西湖梦寻(卷二)
韬 光 庵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袁宏道《韬光庵小记》: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
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
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
“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张京元《韬光庵小记》:
    韬光庵在灵鹫后,鸟道蛇盘,一步一喘。至庵,入坐一小室,峭壁如削,泉出石罅,
汇为池,蓄金鱼数头。低窗曲槛,相向啜茗,真有武陵世外之想。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
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
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
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竟夜不
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
    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
    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
    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
    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
  杨蟠《韬光庵》诗:
    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
  王思任《韬光庵》诗:
    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
    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又《韬光涧道》诗:
    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
    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