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我是湖南人 >
湖南是培育各种人才的摇篮(3)


   后来,曾国藩兄弟和曾氏后人纷纷移居大中城市,荷叶塘的屋宅,终于成为一个古迹,如今已经破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主持全国政局的湖南籍领袖们,没有让家乡人享有任何特权。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老家搞成工业基地,也没有把许多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放在湖南上马。
  
   湖南人默默支持全国的工业战线,自觉地把湖南建成一个后勤基地,为外省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粮食。几十年来,湖南一直是全国的稻米、油菜、苎麻的最大生产基地,担当着中国“粮库”的角色。
  
   湖湘子弟遍布全国,湖南成为人才输出大省。同时,湖南扛起了与自己经济实力并不十分相称的财税上交任务。在分税制没有实行之前,湖南的纳税额在全国是排得上名次的。
  
   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发展速度并没有走在全国前列。直到今天,湖南革命老区的经济文化状况,依然令人为之叹息。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湖南人乐于发扬这样的精神。即使在湖南的经济发展已经显得吃力的时候,湖南人依然保持着充分的乐观,表现出淳朴的憨厚。
  
   在某些地方热衷于到北京“跑部钱进”的时候,湖南人仍旧保持着不靠裙带、不靠关系的传统。毛泽东是不赞成“苟富贵,不相忘”的。重乡谊可以,但他绝少念乡情而提携谁。毛泽东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他在1942年所写的《整顿党的作风》中明确地阐述了他的看法。他从湘赣根据地、湘鄂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带出去了一大批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干部,到了陕北以后,大力提拔北方干部。解放战争中,随着大军南下,留在南方的北方干部人数众多。毛泽东曾对西南的领导干部说:“看《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更要看组织。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中国目前需要缩小或消除三大差别:城乡差别,东西差别,人均差别。不幸的是,湖南的三个差别都很显著:湖南农村占地广阔,城市化水平低;湖南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与西部欠发达省份有些接近;湖南人均收入水平令人汗颜。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相比是个什么样子,不说大家也知道。
  
  
   曾几何时,湖南南部的乡民,总是议论粤北人日子过得多么苦,逢年过节,会到湖南这边的亲戚家打个牙祭,临走还捎带上腊肉米粮。
   现在,数以百万计的湖湘子弟南下广东打工谋生,学习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湖南人与南边的这位高邻过去是生死之交,现在又是现代化建设的同盟军。
  
   率先对外开放的广东,给了湖南人新的机遇。湖南的人才群在扩大,湖南有更多的人才离开乡土,到外面广阔的天地去锻炼才干,施展才华。
  
   湖南人有很多困难,但是湖南人都有勇气克服这些困难。
  
   要说勇气,有什么比在闭关锁国、视西方先进科技为“奇技淫巧”的时代喊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更需要勇气?
  
   要说胆量,有什么比抛掉头颅以坚持真理更需要胆量?
  
   要说困难,有什么事比二万五千里长征更难?
  
   湖南人的字典里难免“困难”二字,但还有更多藐视困难、排除万难的字眼。
  
   湖南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品牌,湖南的人才正在自觉地成长。
  
   湖南人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狠抓教育,从事科学研究,发展科技产业。他们知道,湖南人的立身之本就是人才。
  
   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湖南近代人才群落的崛起,固然是风云际会,但教育使湖南人做好了准备,才能抓住机遇。
  
   近代湖南的教育史,说明了湖南人才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岳麓书院的千年讲坛,在湖南形成了读书育人的风气,开创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近的学风,造就了陶澍、王夫之、魏源、曾国藩这样一批顶尖级的人才。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的崛起,唤醒了湖南人追求功名的野心和尚武的传统,为维新运动开了先河。
  
   维新运动中湖南学会风起,南学会指点江山,时务学堂激扬文字,开创了湖南新学之风。
  
   到20世纪初,湖南的教育水平已经领先全国。1902年,长沙设立省城大学堂,全省各地相继设立中小学堂。第二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推行六至十四岁儿童的“强制教育”,明德、周南、雅礼等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陆续开办。
  
   1906年,长沙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到1907年,湖南全省已经拥有七百多所各类新学校,数万名学生在校读书,不少学校兴起了外语教学。
  
   与此同时,湖南开始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风潮。数以千计的湖南青年东渡日本,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元勋集团由此诞生。
  
   到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西化程度最强的省份之一,教育质量闻名全国。在一代名师杨昌济和长沙教育大王徐特立的倡导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个学会是五四运动的中坚组织之一。
  
   1920年,湖南文化书社开业,大量新思想涌入湖南。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干,在新教育、新思想的熏陶下,开始凝聚。
  
   湖南人才终于迈入了鼎盛时代。
  
   湖南人才的鼎盛,在新时期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下,继续延续下来。湖南作为人才摇篮,继续在为国家培育有用之材。湖南人要为湖南的振兴造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桥。湖南人为此感到荣幸。
  
   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湖南人愿意鞠躬尽瘁,做中华民族的马前卒!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