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问吧 > |
金枝玉叶、小家碧玉都是指什么样的女子? |
|
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指什么样的女子? 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但是这些词又有什么不同呢? 金枝玉叶本来是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来代指皇亲国戚的后代,现在也用来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因此,用这个词来形容的一般都是皇族女子。 大家闺秀一般是有相当的家庭背景,受过良好教育,有严格行为约束和礼教规范的女子。她们容貌中上,人品好,知识渊博,从善如流,善于理性思考;个性平实,有责任感,清高但不孤傲,人缘极佳。现代则用来代指在谈吐、气质、衣着打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的女子。她们往往气质沉稳,待人接物礼貌周全,在社交场合大方有度,知书达礼,是容易赢得长辈的称赞、同辈的欣赏的女子。 小家碧玉一词出自于古乐府《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小家碧玉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在大的场面里,则会有些拘谨。她们最大的特点是“秀而不媚,寒而不清”,尽管出身并不高贵,也不会附庸风雅地吟诗作对,但是缝织洗补、煎炒烹炸等实用技术则无所不能。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清:天津杨柳青年画《绣补图》古时的女子需要遵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 “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的年限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要求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对男性绝对服从。古代妇女的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就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世随着礼教越来越严密,还增加了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诸多束缚。 “四德”是封建时代女子应具备的四种德行,具体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九嫔是帝王的妃子,也是后宫的官职,主要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历代王朝多设有九嫔之制。郑玄对四德做出了解释:“妇德谓贞顺(品德),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仪态),妇功谓丝炱(手艺)。”后来,四德与三从连称,成为封建社会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综合要求。37俗语“女大十八变”中,“十八”是指年龄还是指变化之数?清·改琦《竹下仕女图》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对这话一般的解释就是,女子正值十八岁妙龄,容貌会变得愈来愈美。其实并非如此,这里的“十八”,不是专指年龄,而是指变化之数,意思是少女面貌多变。那么多变为何以十八称之呢?这与《易经》上所述的爻卦有关:“十有八变而成卦。”传说周文王被囚羑里时发奋钻研,将八卦中的两卦相叠,进行组合排列,演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依此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说明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由于爻卦的相互组合,变化多端,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十八次变化,故胡朴安《俗语典》云:“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十八便成为一种套数。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女大十八变”的说法和佛教传说有关。在《法华经·提婆品》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龙女在法华会上现身,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见后说女身污秽难以成佛。这个龙女当即向释迦牟尼敬献宝珠,忽然间变为男身,并现出种种庄严微妙的形相,后到南方无垢世界成佛。于是“十八变”便指佛、菩萨、罗汉等依禅定自在之力所示现的十八种神变,经常见于佛教典籍之中。 到了明清之际,话本小说中常常提到“女大十八变”,如《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说道:“这莲女渐渐长得堪描堪画,从来道,女大十八变。”此时的意思是说少女在发育期间,性情、容颜变化多端。后来,“女大十八变”就常指女孩子长大,她的体貌心神等方面,变化得很快、很多。 古代小说中常有“二八芳龄”、“年方二八”,这里的“二八”是多少岁呢? 虽然“女大十八变”中的十八并非确指年龄,但十八却的确是表示年龄的常用词语,意即十八周岁。除此之外,古人还常用其他方法表示年龄,如女子十五称作及笄,半百是指五十,六十叫做花甲等等。在古典小说中,常有作家在描述少女时会使用“青春二八,真有如花之容,似月之貌”或者“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等形容女子的套语。读者或许会纳闷,这里的“二八”究竟是多大,难道是指二十八周岁吗? 其实“二八”意指二乘八,即十六。古代常用个位数相乘来表示十位数。如三五表示十五,三七表示二十一,九九表示八十一。“二八”最早只是表示数字,并不仅指年龄。如《左传·襄公十一年》:“女乐二八”指的就是十六人,而南朝宋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中的二八指的却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后来,古人才频繁地使用“二八”表示年龄,再加上它读来清脆上口的特点,所以更是时常“抛头露面”。诗文中“红妆二八年”的描写,真是生动而传神。 与此相近,还有用二七、二九等表示年龄的,意谓十四、十八岁。南朝陈后主《东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笃好琴箫。”就采用了这种表示方法。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