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问吧 >
“大夫”本来是个官职名,怎么后来指医生?


  医生这个说法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宋杂剧线刻画里的医生形象今天,给人看病的人被称为“大夫”,可是在古代,“大夫”并不指称医生,而是官职的名称。我们从《周礼》中可以找到“大夫”的较早记载:西周时期的官员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共同辅佐国君统治国家。“大夫”由此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俗称,后来经常用士大夫代称入仕之人。秦汉之后,名叫“大夫”的官员逐渐增多。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号称三公;除此之外,还有太中大夫、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光禄大夫)、谏大夫等职务,这些官员以议论政事为职,虽不专任行政事务,俸禄却较为丰厚。隋唐之后,“大夫”成为高级阶官的称号,而且名称更为繁多:有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等等。

   到了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发展迅速,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员不断增多,“大夫”和医生开始有了联系。当时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分为七级,每级皆有几种官职,共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等。这些大夫多为医官,所以人们也就开始称呼医生为“大夫”了。如《夷坚志》乙编卷七就有“张二大夫”的称呼。

  而“医生”这个称谓则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了,《旧唐书》记载“太医署”中有医生四十人,指的是肄业习医之人。后来逐渐转为今义,专指掌握医药卫生知识和以治病救人为业的专业人士,宋代《太平广记》卷二一九所记“医生”就已接近今义了。

  太医与御医有区别吗?

  太医与御医这两个称呼的来源不同,所指的范围也不同。御医中的“御”字表示对帝王的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汉语里这样的词汇很多,如御旨、御览、御用等。顾名思义,御医也就是宫廷医生,是专门为皇帝、妃嫔、皇子等皇室成员看病的医生。因为御医是指御用医生,所以无论是供职在太医院的医官还是地方上举荐来为皇帝看病的名医,都可以被称为“御医”。

  太医这个称呼则是古代医官名。早在周代,宫廷中就设有掌管医药的官员,当时称为医师。到秦汉时,医官被称为太医令丞,这个官名一直沿用到南北朝。隋文帝时期,在太常寺下设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太医署,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医学院——唐代太医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代太医署是皇家直属的医学行政、教学机构,分为医学部和药学部,其中的医学部又分为医、针、按摩和咒禁四科。进入太医署的学生要先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分科学习,各学科有相应的学习年限,如体疗科(相当于内科)的学制为七年、疮肿科(相当于外科)、少小科(相当于儿科)的学制为五年,耳目口齿科(相当于五官科)的学制为四年,角法科(相当于外治法)学制为三年等。除了入学考试以外,太医院的学生还要经历月考、季考和年度考核。考试成绩优良的,会得到奖励和晋升,有机会成为御医;如果考试成绩不合格,则会被淘汰退学。

  唐代太医署的模式为后代所继承,宋代有医官院,金、明、清称太医院,所承担的职责基本与太医署相同。虽然太医院是最权威的医学机构,但太医们的品阶并不高,如清代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称御医,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与县令同级)。第二等称吏目,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级别是“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三十人,无品,严格来讲是不能独立看病的。不管品阶高低,太医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医术高明的医生,因此,宋元以后,太医这个称呼就常用来作为对一般医生的敬称了。

  “蒙古大夫”是民间对于医生的一种称谓,此种称呼的来历与清朝上驷院有关。

  上驷院是内务府管辖的三院之一(即上驷院、武备院和奉宸苑),是专门管理御用马匹的机构。清初名叫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16年)改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牧群之意),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名为上驷院。由于蒙医正骨技术发达,清廷选拔了许多蒙医正骨医生进入上驷院,称为“蒙古医士”。民间称呼的蒙古大夫最早指的就是清朝上驷院的骨科大夫,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兽医。《清史稿》载:“选上三旗每旗士卒之明骨法者,每旗十人,隶上驷院,名蒙古医士,凡禁庭执事人员有跌损者,命医治,限日报痊,逾期则惩治之”。从中我们可以知晓:这些蒙古大夫不一定就是蒙古人,之所以要加上蒙古,是因为传统上蒙古人比较擅长此道,所以借用了“蒙古”这个名声。蒙古大夫不仅仅是兽医,由于他们手法高超,所以内廷执事人员意外受伤,也找他们医治。到了嘉庆六年(1802年)皇帝下旨把太医院的正骨科划归上驷院,由蒙古医生兼任,从此蒙古医生就既医马也医人,声名大振。

  蒙古大夫的正骨技术相当卓越,其正骨技术很早就传入内地。1728年,在北京学习的俄国留学生就专门学习蒙医正骨。乾隆年间,有位叫做伊桑阿的正骨医生,做手术时使用了冰镇麻醉法,还培养了不少徒弟。18世纪,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整理了蒙医正骨、治伤外科的传统经验。如“治疗刀伤”、“治疗创伤”、“治疗脱臼”等,专章载入他的医学著作《四部甘露》。蒙古大夫技艺高超,手法纯熟,颇见奇效。据载,乾隆年间,侍郎齐召南不幸从马上坠落,头部受伤、脑浆溢出,生命垂危。一位蒙古大夫用牛脬(膀胱)遮盖他的头部,创口竟然很快痊愈。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