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
四十八 |
|
独占鳌头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伴随刘备东征西讨,此时的刘备缺人缺将,可他并没有立即向刘备推荐庞统,而当刘备亲见庞统后,决意要挽留庞统为自己效命,诸葛亮此时才说了两句不痛不痒的话。这之前诸葛亮为什么不推荐庞统?是不能,还是不想?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和慕容复有"北乔峰南慕容"之称。近代书画界称齐白石和张大千有"南张北齐"之称。人们喜好把相同或类似的人或物规划到一起。这样非常明显地看出两样事物的属性。《三国演义》中论述人才时也用一个并称---"卧龙、凤雏"。 电影《天下无贼》有一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人才并不是在21世纪才最贵,整个历史长河每一次演变都离不开人才。综观《三国演义》全书,"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是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反复渲染的一重要思想。 曹操是非常重视人才。他认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是指谋臣,"力"是指武将。他的《短歌行》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他还下了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三国演义》以曹操的爱才性格为基础,挥洒丰润,构思了许多感人情节。比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得崔琰;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礼遇重用,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倍加: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威风凛凛,暗中称奇",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曹操礼遇关羽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爱才的千古佳话。由于爱才情深,曹操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打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的政治抱负打下了牢靠基础。 曹操相对的是袁绍。他在起兵之初踌躇满志地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显然,在他的心目中,重点是略地扩疆,认识不到人才的宝贵,也就谈不上很好的识人、用人。官渡之战,是袁绍迫害人才,导致人才流失以及不善用人的结果。 刘备一开始还感叹,自己之所以半生落魄不遇是因为"命运多蹇"时。作者通过世外高人司马徽之口匡谬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然后说了一句最能表达人才价值的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说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司马徽说两人有安天下之才,可是历史中留给后人最多的是诸葛亮的才华,很少见到庞统的事迹。难道真与跟庞统早死有关?龙凤本应成双,凤早死又能给龙留下什么呢? 《三国志》记载: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统坐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庞统是庞德公从子,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他大哥庞山民,说起来两人还有亲戚关系。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受到刘备厚爱,与诸葛亮平起平坐。庞统才华出众,当在诸葛亮之上,司马徽说他为"南州士之冠冕"。也就是头号种子选手。刘备得到两人,表面上是很风光,可他没想到两人权利分配问题。俗话说:"一山容不下二虎",诸葛亮一心想做管仲之能臣,独扶刘备成大业。庞统也是经天纬地之才,岂有甘心被别人指挥之理。前者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没有及时向刘备推荐庞统,不是他没有想到,而是他根本就不想。庞统跟他是朋友又是亲戚,他怎能不了解他的情况。诸葛亮是相当得了解,正因为他非常了解庞统,所以他根本不愿意两人一起辅佐刘备。 庞统来到刘备身边后,果然对诸葛亮的战略有不同意见。诸葛亮三分天下时说刘备要先夺取荆州作为站脚地,庞统则不以为然,他曾对刘备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 诸葛亮谋划是先占荆州再图发展,庞统则认为荆州这地方不好,应该夺了益州再图大业。两人战略目标不同,哪能谈得上同心协力。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庞统借机向刘备献上、中、下三条计策。在此之中诸葛亮没发一言。 田余庆《隆中对再认识》也讲到了,他说:"刘备并未以《隆中对》的方略为念,孜孜以求实现,当然也没有把诸葛亮放在运筹帷幄的地位,大事向他咨询。刘备死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璋,是法正、庞统之谋。他在荆不得预入蜀之谋,在蜀不得参出峡之仪,这些关键之事不论正确与否,都与他无干系。" 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队伍很快攻下涪城,诸葛亮在后方就有些坐不住了,暗想如果庞统此次成功了,自己屁股底下那把椅子坐着就不太牢靠了。 诸葛亮想要阻绕刘备继续进军,于是给刘备写了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这是诸葛亮惯用伎俩,刘备已被诸葛亮忽悠住了,接到信后犹豫不前。庞统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也看出这是诸葛亮在背后拆台。"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庞统也对刘备说:"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 也许是天助诸葛亮,庞统进军途中遭遇埋伏,中箭身亡。刘备"痛惜,言则流涕",可诸葛亮仅以"亲为之拜"四字了之。以此可知亮之于统何其薄也。庞统一死,诸葛亮马上从荆州来到刘备身边,由他踏着庞统的血夺取了益州,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可叹诸葛亮自比管仲之时,有没有想想管仲的朋友鲍叔牙,想想鲍叔牙为朋友而牺牲自己利益的博大胸襟。 管仲,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牙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牙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牙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其中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但称赞管仲的贤能,而更加称赞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曾经有个玉器收藏家,买到一个非常珍贵的玉器,爱不释手,把它作为自己收藏中的至宝,并且他还看到世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和自己的玉器一模一样或类似的玉器。于是更加珍贵,自认天下第一,四处炫耀,奇货可居。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人拿出和自己一样的玉器,而且比他的成色还好,他就坐不住了,经过层层关节,花言巧语,软硬兼施,采取各种手段,终于把那块玉器也买到手。这一天,他把所有的玉器界名人们请到家里,拿出这两块玉,让大家鉴赏,正当大家纷纷赞叹第二块玉时,收藏家突然拿起来仍在地上,摔成了碎片。在场所有的人都被他的举动震惊了。而他扬扬得意地说,现在哪个玉更好些?从此以后他收藏的第一块玉器真正成了"独一无二"。 诸葛亮和庞统被世人称为卧龙、凤雏,龙凤本应成双,如今凤已死,只剩下龙自己,他的地位更加珍贵。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