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
二十八 |
|
溜须拍马 阿谀奉承也可以理解为"拍马屁"。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总带有阿谀奉承的因素。当这些善于使用阿谀奉承的人专心于拍马屁时,那些被拍者则会感到欢欣和鼓舞,从而更加善待和帮助拍马屁者,使拍马屁者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拍马屁是一门学问,不是什么人都会拍的,只有那些经验丰富、阅历高超的人才能运用自如、顺风使舵。《蜀记》中说:"士大夫共论诸葛亮,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这个行列中的人呢?他又是怎样溜须拍马的呢? 有一则妇孺皆知的笑话:从前,有个爱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王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马上"扑通"一声跪下,说:"阎王老爷,不是小人愿意低三下四,而是那些人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他们都能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那么我再怎样拍马屁,也没有用处啊!"阎王听了这话句句入耳,就判他无罪,仍派小鬼送他回了人间。此人所拍之处不露痕迹,情理所至,令人舒服至及。他的拍马屁技巧娴熟之境界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古往今来,君子、小人无不爱听好话,有对当事人十分懊恼或不快时,只要旁人说几句得体的美言,便天开云散了。一次,解缙陪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记之。没钓到鱼已是够扫兴了,这诗怎么写?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钩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 还有一个相类似的故事。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钓鱼,垂钓半天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不免惆怅。王景见状便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一句话说得宋文帝高兴地回宫了。 当然,善于窥测上意,奉上不留痕的人,也并不是一味的讨好上级,当他们的上司走霉运时,他们也会落井下石,做出卑鄙无耻的事情来。 战国时代,晋国遭韩、魏、赵三分天下,晋公子文子仓促逃难。因为怕后面有人追赶,所以不敢稍做停留,连夜逃到一个村庄,侍者告诉晋公子:"此村的员外是公子的老朋友,公子旅途劳顿,不如先到他家休息,等候未赶上的家眷。"公子文忙说:"昔日我喜欢管弦之乐,他知道以后,立刻送我一把好琴;我喜爱收集腰间的佩玉,他也拿着好玉馈赠给我,他只知道用物质来巴结奉承以求得功名利禄,并非真心真意待我。如今晋国失势,他如果知道我在此地,一旦被出卖,再走就来不及了。"果真,这个员外一听到文子经过村庄的消息,连忙召集人马在后面苦追不舍。 这种窥测上意,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伎俩,成为一些人攀升捷径。大,可以荣华富贵,小,可以自保全身。 《战国策》记载:齐国宰相邹容,身材魁梧,容貌出众,堪称为一美男子。有一天,他穿戴整齐准备出门时,很满意地问妻子说:"你看我和城北的徐公那一个比较俊美?""当然是宰相美啦!徐公那里能跟您比呢?"邹容听了妻子的赞美沾沾自喜;又问爱妾,妾也这么说:"宰相,您的风流倜傥是无人可及的。"第二天,刚好有客人来访,邹容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客人的回答和妻、妾一样,邹容不禁陶然了。 隔了一天,徐公翩然来访,邹容仔细端详,发觉他眉宇间所展露的俊逸,实在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邹容不禁失望地想着:"夫人说我比较美是偏袒我,妾说我美是怕我嫌恶,而访客这么说是因为有求于我。" 诸葛亮也是一个服侍君主左右的红人,他也有一套溜须拍马的伎俩。 刘备能够夺取西川,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法正,法正原在刘璋手下为官,"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于是,暗中投靠刘备,为引刘备入川立下大功,后又在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出谋划策,功勋卓著,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然而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德行方面并无改观,"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种违法乱纪的报复行为,引起同僚的不满。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素以执法严峻著称的诸葛亮却说:"主公之在公安,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诸葛亮面对他人的举报和要求他去请求刘备劝阻法正滥杀无辜的建议时,却连对转达的请求都一口回绝,非但如此,他甚至进而还说既然法正能让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那现在为什么要去阻止他快意恩仇呢?诸葛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有失行政的话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原因。 一是诸葛深知,此时在文臣中只有法正是自己最有力最现实的竞争对手,由于法正深得刘备宠信,自己是难以直接撼动其地位的,因此只有纵其进一步违法乱纪,以招罢官甚至杀身之祸,自己才有可能取而代之。只是诸葛亮的这一招"捧杀"尚未见大效,法正便逝去了。 二是诸葛亮不愿得罪或得罪不起法正。因为法正此时的功绩、地位远在诸葛之上,诸葛亮给刘备预定计划中先夺荆州再图西川,荆州是诸葛亮夺的,而西川却是法正出谋划策得来的。刘备在西川能站住脚全靠了法正。《三国志》说:"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言下之意就是法正有那么大的功劳,正是大王面前的红人,他杀几个人算什么,在他已经杀了数人后,去阻止他都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那会让他不痛快。法正不痛快了,就是刘备不痛快。刘备不痛快了,当属下的尤其是劝阻的人则更会"不痛快"。跟慈禧老佛爷说的一样:"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让谁一生不痛快"。诸葛亮可不傻,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谁愿意做谁去做吧!他决不出头。 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与他一贯被人推崇的所谓的"赏罚之信,足感神明"风格和品质,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在他而言,所谓的国法、军法要不要执行,纯粹是取决于被执行对象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执法的政治需要,而不是在于对象事实上是不是有过失和犯罪行为。 诸葛亮依据这种窥测上意而不惜牺牲别人利益换取刘备的信任。真是妄为一代"贤相"之称谓。他不为实际,一味讨好刘备,顺刘备意愿行事,这种情况长此以往造成刘备决策时时处于危机之中。猇亭之战就是一个典型。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刘备顾及兄弟情义,又因为荆州是蜀国一直颇为重视的战略要地,现在丢失,刘备一心想夺回来。但是,刘备弃魏伐吴本是不从众愿,况且也有背于《隆中对》中的计策。刘备报仇心切,一意孤行。蜀国大臣纷纷劝谏,一向少言寡语的赵云都劝刘备不能出兵。诸葛亮看出刘备心意:以借助报兄弟之仇名义,出兵攻打目前势力较弱的东吴。诸葛亮却抬出已经死了的法正,说是只有法正在,就能劝阻刘备了。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用一个低级借口把自己脱离事外。结果刘备带领七十二万大军,贸然攻打东吴,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从此蜀国国力一蹶不振。 诸葛亮自认为奉承刘备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哪里想到蜀国利益问题。可叹枭雄刘备大风大浪都走过,不成想在小河沟翻船了。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精于谄媚阿谀、奉承巴结之术,他们四处投机,寻找主人,看到哪个有身份,有地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就恬不知耻,用肉麻语言奉承。被奉承者得意忘形,结果迷失自己。为人所利用而不自知。奉承人者则乘机捞取好处,小者窃钱,大者窃权,窃钱者损利,窃权者误国。只有保持理智,冷静的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华丽的词藻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心。真正的人是看他如何去做,而不是看他如何会说。诸葛亮的行为也许能给我们再次敲响警惕的钟声。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