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十七


  指手画脚

  郭沫若在《替曹操翻案》一文中强调说过:"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却被后人魔化了。这是不公平的。"一代枭雄刘备死了,他的儿子刘禅即位,新老交替后,摆在诸葛亮和刘禅面前有一连串问题。诸葛亮身为托孤大臣,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将会如何处理好他与后主的关系呢?诸葛亮把自己定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后主刘禅将会如何对待诸葛亮?

  刘备白帝托孤,对诸葛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这一段话和诸葛亮后来的"鞠躬尽瘁"成为千古佳话。古人论此,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但也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对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试探之。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由宰相登上龙椅。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

  诸葛亮辅佐刘禅是以托孤大臣的身份行事。自古托孤之臣从来都没有老实过,从周公开始一直到清末的顾命八大臣,他们身上都有欺主的嫌疑。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成王尚年少,周公作为叔父辅政。《淮南子圯论》说周公"履天子之籍"。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解释说:"谓履天子之位也。"《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

  周公的这些做法让人怀疑,其中有召公和太公两个人的猜疑。如果周公没有野心,召公、太公也是贤人,为什么都发生怀疑呢?特别是"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史记·秘蔡世家》),因而发生动乱。《逸周书》中的《大匡》、《文政》等篇,有不少关于管叔、蔡叔"受赐于王"、"开宗循王"的记载。从管叔、蔡叔的一贯表现看,他们是忠于周的。周公先是用计把他的哥哥,按"兄弟相为后"应该继承王位的管叔调离京都,又乘管、蔡怀疑动乱之机兴兵东征把他杀了。"《荀子·儒效》称:"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屏者,除也,或蔽也;及,继也。周公屏除成王以继接武王的天下。

  既然周公已经篡位称王,为什么又要还政成王呢?有的论者认为,由于召公、太公怀疑,管、蔡联合武庚起兵反周,关中地区也跟着乱起来,《尚书·大诰》称:"西土人亦不静"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周公的意料之外,于是他改弦更张:一方面在平定管、蔡后还政下野:一方面又拉拢召公,与召公平分大权。《史记·燕召公世家》载,成王时"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除长子就封诸侯外,次子留守周室,世代共掌王政。

  诸葛亮,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韩之术的人物,其面目绝非像一直以来文人骚客们所描绘的那样谦恭,而是一个懂得时刻要牢牢把持权利和实力,关键时刻对任何人都绝不手软的政治家,包括对其第二个主子刘禅以及朝野上下的大臣、百姓在内,莫不如此。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口号十分有合理性,因为天子的正统性是一面旗帜,是不允许随意取代的。所以这样做,曹操即可以在政治上有了合法性的保障,又可以掌握实权进行统治。各地以士家大族为基础的诸侯虽有意见,但也不好反对。要是此时篡位的话,便丧失了正统性,有可能重蹈董卓的覆辙。曹操虽然不篡位,但实际上已经位及天子,没有必要再冒天下风险来当什么虚名皇上。

  对于诸葛亮来讲,走曹操老路还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略。刘备死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样,在那个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应一声"好"的。但是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刘备这话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亦或者是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

  诸葛亮安心辅佐刘禅,回成都后主掌蜀汉大权。自他上台后排挤李严,安插亲信,独掌朝纲。他开府理事,大小事物"咸决于亮",俨然就是一个"假皇上"。最露骨《出师表》应是最好的证明。

  诸葛亮掌握一切事务的决断权,在给后主的上书中厚颜无耻,对后主指手画脚。诸葛亮除了对刘禅提出了这样一些不能不从的"建议"外,当然也不会忘记安排他北伐离开成都后朝中的人事问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原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已经任何事情都要过目了,刘禅只不过是听听他的汇报而已。诸葛亮南征回来之后,为了集权,一心想发动北伐。可是蜀国正处在羸弱状态,不适于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诸葛亮为达到目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述先帝遗志,恢复大汉天下的雄心,逼迫地刘禅哑口无言。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