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十一


  刘备三顾毛庐时,其弟曾歌;"凤凰翔于千仞兮,非吾不栖;士伏于一方,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很明显,诸葛亮的隐居,不是避世,而是"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分天下","逢明主于一朝兮,更有何迟,展经纶于天下兮,拂袖而归。"他不仅因受"三顾"之恩,不容不去,而且自身也早有出世的准备。基于对"三分"的认识,事前绘制的西蜀五十四州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水井坊当年就采取这一策略,水井坊的广告干打了数月,可是市场上愣是不见水井坊酒的影子,不仅吊足了销售商的胃口,连酒民也跃跃欲尝而不可得。水井坊高调隐居之后,突然下山,再加上人家本来就不错,一下子就打开了销售局面。诸葛亮实施的计划实质内容就是想出仕,但是自己又不能亲自标明自己的想法。说的狠点儿他是"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这可有难度了。还是唐僧说的话:你要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世人可不这么看。而是:你要你就不会说的嘛,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要的嘛。于是一个"凡三往",一个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终于出山了。这个用俗话讲就是"吊你胃口"。

  诸葛亮看透了刘备求贤心切,他有足够信心,肯定他能搞定刘备。隐居襄阳十载,诸葛亮始终以名士自居、隐士标榜,给世人感觉请他出山是一个不可行之事,可他的才智又使求贤的人欲罢不能。世人有个不好的坏毛病,越是不允许做的事情往往越能引起人们注意,越是遮遮掩掩,人们越有弄明白真实情况的强烈愿望。

  刘备通过徐庶的推荐,辗转知道了有诸葛亮这个人。《三国演义》中写到徐庶被迫离开刘备投奔曹操,临行之前说:"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刘备当时并不知道还有诸葛亮这么个人物,当然也没放在心里。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刘备说了这句话也就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徐庶紧跟着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顺便还把诸葛亮的家世简单介绍了一下。不说别的单单看能跟吕望、张良两人相提并论,此人决非凡类。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经过徐庶一通忽悠,刘备感觉不亲自去请诸葛亮,都对不起自己了。

  诸葛亮这一招很是奏效。抛出徐庶打一前站,紧接着又找出第二个重量级人物司马徽。本来刘备徐庶的话也有些吃不准。现在来了个名头更响的大腕儿,问问他吧。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徐庶和司马徽都说诸葛亮之才能直追姜尚、张良。这下更坚定了刘备信心:非诸葛亮不请。

  诸葛亮欲擒故纵、吊人胃口计谋到这已经是定局了。可他并没有立即收手,而是连环实施,刘备越想见他,他就越躲着不见他。刘备来到隆中,首先让他看到的是农夫唱歌,歌词有道骨仙风的味道,以当今社会用人标准衡量,这个农夫不是诗歌专业四、六级毕业,也得是一个本科毕业。后来刘备有遇到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老丈人黄承彦。从他们不同寻常的举止映衬诸葛亮自己的更不寻常。

  刘备前前后后来了三次,三次之后才见到诸葛亮,真有点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刘备此时已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晕头转向也忘了一句老话:赶上门的不是买卖。

  名人效应

  凡人想要出名的愿望大约总是相同的,可出名的方式却千差万别。世间虽有陶渊明之辈急流勇退,归隐田园,视功名如粪土,但从其坎坷经历中仍依稀可见,他们曾有过在名利束缚中苦苦挣扎过的痕迹。诸葛亮也躬耕南阳,吟啸山水之间,他没有陶渊明的闲逸,也没有陶渊明先官后民的经历,那他为的是什么?

  太史公言:"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又言"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要想出名,要想提高身价,就得寻找方式。借助外力,抬高自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攀龙附凤",是自古通行借助外力成名的捷径。扬雄在《法言·渊骞》中,对此曾有形象的描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不可及也。"

  秦始皇的"仲父"吕不韦就是一个善于钻营者。这位阳翟富商,眼光堪称远大:当年秦公子子楚在邯郸作人质,"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他认为这个人奇货可居,日后一定能有用之处。及早攀上这个"龙",可为日后丰厚回报。

  他资助子楚以重金,并入秦贿赂、游说华阳夫人,终立子楚为太子嗣。他还献上有身孕的宠姬,把子楚照顾得舒舒服服。宠姬既为子楚所纳,也就是培养了一只"凤",以后附上去,想来也不费力。

  吕不韦真有算计,攀龙附凤,一箭双雕,做成了一笔大买卖。日后子楚与嬴政先后即位,均任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号曰文信候,风光无限。对此,李贽在《史纲评要》中批道:"大贾买得皇帝。又买得个皇帝儿子。大奇。大奇。"

  吕不韦这样的好事,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没有龙凤可攀可附,降低一个层次"结交权贵",同样可以成名。孔子周游列国,靠攀龙而成名后,颜回就攀了孔子这个贵,拜了孔子为师,并因了孔子的肯定,其勤学之美誉才得以流传千古。事实上,世间勤勉之人何止颜回一个?而声名远播者几何?

  诗仙李白,初出道时就四处请托,拜谒官宦。他的名作《与韩荆州书》,对当时的荆州刺史韩朝宗,极尽奉承:"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说得妙极了,本意是要靠韩朝宗推荐,得个一官半职,却说成仅愿拜识阁下而已,即使封个万户候也不稀罕。

  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七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六个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之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最终跻身总统宝座。

  徐世昌,清咸丰五年九月(1856年10月)生于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勤县,这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辊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涉足社会,处处得到同乡的帮助。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