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
四 |
|
走到客厅诸葛亮见壁上一幅《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经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些事情没有明确记载,只是民间传说,说黄硕有才能的还有范成大。 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人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传说并不是无中生有,也许黄硕真有几分才能。 难道真的就因为诸葛亮重才不重貌,只注重人的内在美,看中了黄阿丑的学识和心计么?其实在任何时代,漂亮的才女都大有人在。以诸葛亮的才貌,不难找到一个美丽的才女。真正的原因还是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无论什么事,他都要"妙算"一番,对婚姻亦是如此,他要让婚姻为自己一生理想的实现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这其实是诸葛亮创造性智慧的最早运用和体现: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以诸葛亮的出身,要实现管仲、乐毅之志业,是十分困难的。从汉朝时期起,社会风气就开始强调等级秩序,到了东汉末年,门阀制度基本上形成。上流社会的人看不起中下层百姓,甚至在很多场合不愿与中下层人士一起聚会。当时很多出身高贵的文人不愿与平民出身的文人一起交流。发展到东晋这种现象达到鼎盛。甚至还有位大儒,当一个穷书生从他家离开后命人将书生坐过的椅子扔掉。最关键的是,豪强地主力量垄断了官位,非世家大族、名门大姓之子弟,很难踏入仕途。 为什么三国初期袁绍势力最大?不是因为袁绍能力强,而是因为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出身好,"根红苗正"。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地位较低的人不屑一顾,在温酒斩华雄一段,关羽一出场,袁氏兄弟就大加反对,其理由只是关羽的官阶太低。最后还是曹孟德不拘一格,力排众议,使得被后人敬仰的关公有了第一次闪亮登场的机会。因此,三国两晋时期的用人标准最主要就是看出身,然后再看名气,最后才是能力。 曾经写就《三都赋》令洛阳纸贵的西晋诗人左思就曾经写过这样的诗来抒发对士族制度、门阀观念的不满: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白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召。(《咏史》) 这诗的意思就是这样:茂密葱郁生长在山涧底部高达百尺的松树,竟会被山上初生树苗细细的树干所遮盖。世家子弟登高位,而真正的英雄俊杰却沉沦在低下的官职上。是地势的高低造成了这样的情况,而且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金张二家凭借着祖先的功业就能够七世插貂尾做仕中,而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不是奇伟之人么?但是他等到头发白了都没有受到过重用。 这首诗以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照,揭示出士族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治背景,是根本无法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和才能的,所以,诸葛亮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开始他攀附豪强之路的。 诸葛亮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少年时代便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吃尽了军阀混战的苦头,深受强宗豪族的压迫。后来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14岁时,叔父因官被削而投靠了刘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经历了不少;17岁那年,叔父死了,他从此就没了依靠,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躬耕读书。 诸葛亮不想无声无息地隐居一辈子,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局势的变动,有着"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野心和抱负,用陈寿对他的评论,那就是:"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凌边疆,震荡宇内。"成就一番霸业。怀着如此壮志雄心,他立志要登上政治舞台而建功立业。 然而,一个客居的外地人,人地生疏,何以立足成长为青年中的领袖?在隆中,虽然凭过人才识得到了当地名士们的一些称赞,但与他们的关系并不稳固,在这个专讲出身、门第、等级的时代,诸葛孔明又怎能入仕去实现理想呢? 黄承彦在当地有相当的声望,是当地名士,如果诸葛亮与其女黄阿丑结婚后可以得到黄承彦多方教诲和大力支援,对他成就事业很有利。《襄阳耆旧记》有这样一段记载:"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蔡讽的姐姐嫁给了太尉张温,长女嫁给了黄承彦,小女儿做了刘表的后老婆,而蔡瑁跟这两姊妹是姐弟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刘表和黄承彦是一担挑,是连襟;而蔡瑁又是这两人的小舅子。这样一来,刘表就成了黄硕的姨父,蔡瑁就成了黄硕的舅舅。如果诸葛亮娶了黄硕,这两个人也就成了他的姨父和舅舅。 如果诸葛亮做了黄的女婿,就算是攀上了刘表这门皇亲,刘表是荆州长官,蔡家是襄阳望族,有了这样的政治资源,岂不春风得意?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里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哉,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自幼饱受贫困之苦的诸葛亮深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好处,因此,当名士黄承彦提亲时,他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走好了编织自己关系网的第一步。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