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那些中国人 > |
二十五 |
|
关于这次战斗,在《党史纵览》2005年第1期《刘伯承何小寨遇险》一文中,对它是如此描述的—— 零时许,敌部覃道善率领第十八旅前卫赶到北向店北侧。由于我第二旅伪装严密,没露一点痕迹,覃道善以为自己先于共军到达,甚是高兴,即令部队抢占对面的高地。敌军士兵们提枪猫腰,踩着齐脚脖深的积雪,吃力地朝山脊攀登。戴润生看在眼里,命令战士们:“敌人不到前沿50米不打。”300米,250米,200米……50米,打!成排的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接着,步机枪一齐开火。敌军遭此猝不及防的袭击,纷纷倒地,向后溃退。 覃道善叫苦不迭。 赶来督战的胡琏,见罗广文的十师一部已到,便对覃道善下死命令:“必须在12时前夺占北向店东西高地!否则让你的勤务兵抬你的尸首来见我。” 覃道善豁出全部血本,调集全旅82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一百余门,把所有的炮弹倾泻到北向店西侧我第二旅四团的阵地上;又将三个步兵团和旅部机关干部及勤杂人员编成四个梯队,从狭窄的正面进攻,成密集队形轮番攻击我四团阵地,企图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我第二旅指挥所里,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话筒里传出我四团团长晋士林紧张而又急躁的声音:“旅长,敌人的炮火很猛,像倾盆大雨,我们临时构筑的工事顶不住了。敌人的步兵又不断攻击,我们的战士伤亡很多……” 中午12点,戴润生向杨勇汇报战况,建议纵队和“后指”机关向后移动位置。 整十一师不愧是国民党军精锐,戴润生是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干死日军大队长长田敏江的猛将,说出这句话,那一定是真有点儿顶不住了。 几乎没有犹豫,杨勇就否决了戴润生的建议,要求二旅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天黑。 理由很简单,国民党军作战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因为部队控制力较弱,夜间只进行防守,绝不进行进攻作战(说来可怜,志愿军在朝鲜因为只能依靠携行干粮作战,得了个“礼拜攻势”的绰号,而国民党军一次进攻只能持续一个白天,连24小时都撑不了,这样能够打赢才叫奇怪),由于二十旅开路进展得顺利,如果坚持到天黑,全军就有脱险而去的可能。 事实上,这次作战,的确以我军乘夜突围渡河而去告终。 问题是此时还是正午12点,离天黑透起码要七个钟头呢,杨勇又没有部队可以补充给二旅,让戴润生怎么坚持到天黑呢? 而且,戴润生的意见,并不是自己不守,而是建议至少将“老头”(刘伯承的代号)先撤出去。 刘伯承的位置,就在二旅后面几百米的地方。 这个时候刘伯承如果先走,合情合理。也许,刘伯承撤走后,二旅无法坚持到天黑,但戴润生和晋士林一样会坚守自己的职责,即便全旅打光,也不会有任何一个谷子地将来去找野司算账的。 杨勇的否决,其实是刘伯承的意见,面对要求总部先走的意见,《大势中原》如实记录了刘伯承当时的话。《大势中原》是一本小说,但向其作者求证,这段话却是来自杨国宇的日记,是刘伯承元帅的原话—— 刘伯承道: 前方将士同命,我决不后退。你去告诉二旅,就说我在他们身后,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什么是军魂? 什么是万军之帅的气概? 什么是中国军神的风骨? 就在这两句话中—— “前方将士同命!” “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任何一支部队,在这样的统帅麾下,可以遇佛杀佛,遇鬼杀鬼! 中国元帅刘伯承,名不虚传! 此后的战斗,萨的文字已经无力描述,还是让我引用《杨勇虎口抢救刘伯承》一文的段落吧。 杨勇的电话打到第四团指挥所:“晋士林,我的指挥所就在这里,距你们的前沿百十米,再稍后就是‘老头’(战时对刘伯承的保密代号),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你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不许后退一步。‘老头’说,他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 第二旅旅长戴润生打电话给晋士林:“晋团长,不管上来多少敌人,都要顶住,就是剩下你一个人也要顶!” 第二旅政委石新安对第四团政委布克下达指示:“今天的战斗非同寻常,要告诉全体指战员今天战斗的特殊意义!” 敌人又一次发起反扑。 战斗最前沿的三营无名高地上硝烟弥漫。 无名高地仓促构筑的工事大部被摧毁,三营各连伤亡惨重。十连连长李朝同中弹阵亡。十二连连长身负重伤,昏迷过去。 阵地被敌突破。 两个连的指导员白玉、王福勤率领第二梯队投入战斗。20分钟后,夺回的阵地再一次被突破。 阵地被破,人心的防线没有垮,最后的预备队用上了。 敌人以一个团的兵力分数路梯队逐次冲击,猛烈的炮火几乎无目标的纵深滥炸,企图以优势兵力、火力阻拦增援反击。 预备队尽是卫生员、炊事员、通信员、司号员。他们用刺刀、手榴弹、铁铲、扁担、石块与敌展开格斗。一时间,寒光闪闪,杀声震天。右胳膊打断了,就用左手甩手榴弹;双腿负伤了,就跪着射击;眼睛炸瞎了,摸着敌人就用牙咬…… 阵地居然这样被士兵重新夺回来。 不禁产生了一种冲动——很期望有编导能够看中这个题材,把它和《集结号》的故事一样搬上银幕。这是一个和集结号完全不同的故事,或许,我们能够为历史保存下那一瞬间的刚毅与辉煌。 在那次战斗期间,关于刘伯承的行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当时刘始终留在五虎岔羊后的小高地上,督促分路突围的中原局张际春、李雪峰等迅速向总部靠拢,会合后向淮西前进;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到前线亲自指挥了第二旅预备队第六团对整十一师发动反击。 我更相信第一种说法,因为第二种说法更像是对蒋介石“委员长”的写照,而不是刘伯承元帅。元帅不是将,有杨勇、戴润生一干悍将,若刘伯承还要到前线去那几乎就是添乱。 “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有这一句就已经足够。 这一句话掷地有声。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