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包在纸里的火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十五 | |
|
|
但是,“VIP企业榜”的出现,意味着有些企业只要登上了这个榜就与“曝光台”无关。报社的探照灯纵然光芒万丈也照不到它们。即使它们做了违反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的亏心事,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错误被公之于众。 有一次,本市工商局对8家奶粉质量出现问题的企业提出了严重警告,但这条消息出现在本报的社会新闻版上时,却只列出了其中7家企业的名称,因为另外一家企业的“VIP”身份,被责任编辑“技术性”地把它隐去了。 你知道,“VIP”直译过来就是“重要人物”的意思,它还能引申出“尊贵”、“特殊待遇”等等一系列意思。的确如此,那些登上“VIP企业榜”的企业能够受到报社的保护,自然是因为它们都有些来头。那些“来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来头”是指那些企业负责人与本报某个(或某些)领导有某种比较密切但不可公开的关系。 我可以举个例子:“VIP企业榜”上有一个生产家具的企业,它受到保护的原因是:本报副总编何守道在布置他180平方米的新房子时,很给面子地使用了由它提供的全套家具。 你大概在想,何守道是不是接受了那家企业的贿赂。我起初也是这样想的,但田磊告诉我,事情并不是这样,何守道为那些家具买了单,尽管他只是象征性地给了2000多块,而那些家具的原价是9万多块,但他终归也是给了钱的。 另一种“来头”是那些企业与本报广告部有某种“生意”关系。 我仍然可以举个例子:两年前的一天,本报在3版的位置刊登了一篇有关于某个戒烟产品的报道,那篇报道占据了一个整版,它以充分的证据指出那个戒烟产品的广告中埋藏着许多谎言。 这样的报道传播率极高,它使那个原本体面光鲜的企业立即在公众面前变得蓬头垢面。但是,那个企业很快就想办法使自己恢复了“名誉”——两天之后,同样在本报3版上刊登了那个企业的一个整版广告。广告上的主角是一个总是在电影里扮演硬汉的演员,他说:“相信我,对自己好一点。”广告上还说:“本产品荣获本年度×××单位颁发的‘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 与此前那篇针对它的批评报道对照起来看,这幅广告就像是在“辟谣”。它的出现使原以为“刺杀行动”成功而洋洋自得的杜晓东一瞬间武功尽失,尽管广告中只字未提由他采写的那篇报道。随后,那个企业登上了本报的“VIP企业榜”。 事情很简单:在那篇批评报道刊发之后,那个企业当即派人到本报广告部签下了一份大额广告订单。 在上面所说的两种“来头”中,多数情况是因为那些企业与广告部的“生意”关系。“VIP企业榜”就是由广告部拟定的,并且盖着广告部的公章。当然,上面还有周自恒的签字,他签的是:“请各采编部门照此执行。” 我想,那个读者的“倒霉”之处就在于,他遇到的是一个“尊贵”的开发商。所以,对于这一番投诉,萧原应该会“照此执行”,但是,他又一次让我意外了。 那天下午,那个读者再次打来了电话。他说,上午给报社打过电话之后,他就一直守在家中等候记者到来,但他没能等到。他追问道:“记者什么时候能来采访我?” 我告诉他,如果记者准备报道这件事,自然会联系他,否则就代表记者不准备报道此事。 那个读者顿时有些急了,他大声问道:“这样的事情不算新闻吗?你们为什么不报道?” 我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每天的新闻线索多得数不胜数,如果报纸全都报道的话,可能每一份报纸都有几百甚至上千斤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社自然有报社的选择。 你知道,我不能把“VIP企业榜”的事情告诉读者,但是,如果不告诉他的话,他又无法理解这件事情,所以我只能这样说。 但他听了这些话更着急了,他吼叫着说:“你把你们总编叫来,我要跟他谈谈。” 我理解他的心情,于是我告诉他先不要着急,我说,总编一般都很忙,很难说有空来接听他的电话。 他不屈不挠,继续吼叫道:“那你把你们主任叫来。” 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去找萧原。我曾经旁听过几次他接听读者的电话,他总是有办法使那些人由焦躁变得平静。 萧原过来了,他在电话里对那个读者说:“你在家再等一会儿,我很快就会派记者过来。”然后,他挂断电话离开了。 接着,在萧原的安排下,杜晓东出发了。 现在让我们继续那个小游戏。我押的是“坏消息”,我认为萧原斗不过“VIP企业榜”,所以杜晓东注定要白费力气。一向保守的张萌却出人意料地押了“好消息”——她认为萧原一定会有办法,虽然她也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办法。 我想我知道张萌为什么这样干。我也曾经因为欣赏萧原而押错了宝,但我现在不会这样干了,毕竟欣赏不能用来当饭吃。不过,萧原的确是一个讨女孩子喜欢的男人。他是社会新闻部里的女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议论的对象。但我知道她们并没有机会,我看到过萧原的钱包,它的照片夹里有一张肖像——你猜对了,就是于薇。 言归正传——杜晓东当天晚上才回到报社,我看见他酒气熏熏。我向他问起了那一次采访。他说,那个倒霉的读者看见他之后,就像是看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立即开始了倾诉。 我能够理解那个读者,买那套房子花费的也许是他半生的积蓄,但他搬进新房后却发现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美好,反倒平添了许多烦恼。我相信,如果遇到这种事情的人是我,我可能会比他更早一些崩溃。 我们还看到了杜晓东从那个读者家中拍摄的图片,它们可以证明那个男人并没有对我们说谎——在图片里,我看到他把整个手掌都伸进了那道长长的裂缝里。 离开那个读者的家之后,杜晓东立即找到了开发商负责人。根据杜晓东的描述,那个开发商负责人应该是个脾气暴躁的中年男人。谈起那道裂缝的时候,他说:“一道裂缝而已嘛,干嘛那么认真,搞得跟房子要塌了一样。你别瞎忙活了,我知道你根本就不敢写,就算你够胆子写了,你也肯定发不出来。” 这个家伙太嚣张了,虽然我像杜晓东一样讨厌他的态度和他说话的语调,但我认为他所预测的后果应该与这件事的结局不会有多大出入,我对这篇报道的命运并不乐观。 我知道,如果把这篇报道放在跷跷板的一头,另一头是报社的“生意”——那么,它的分量太轻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报社里的“生意”。 你大概听说过报纸的“二度贩卖”理论,这个理论是说:报纸把新闻卖给读者,同时把读者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客户——这就是报纸的赢利原理。这很容易理解,一般情况下,如果报纸只靠贩卖新闻挣钱,可能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你可以讨厌报纸上越来越多并且越吹越玄乎的广告,但对于报社来说,它们是生存和发展之道。所以,在一部分人走街串巷采集新闻或者投递报纸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与广告客户们谈“生意”。 报社总是会有一些广告大客户,在它们签下广告订单之前,讨价还价是必然的。就像你在买水果的时候会跟水果贩子讨价还价一样——如果你发现你买的苹果够多的了,但那个可恶的水果贩子并没有给你划价的余地,你可能会要求对方送你点什么东西,比如一串葡萄或者两个桔子,它们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添头”。 | |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